春天来了,危害我们生存环境的沙尘暴跟着来了,疯牛病、口蹄疫也在虎视眈眈。而在我国,这周不断见诸报端的还有注水肉、瘦肉精、“吊白块”、西红柿里的“催红剂”、弥猴桃里的“膨大剂”、牛百叶里的甲醛、银耳里的硫磺、果冻中的苯甲酸……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怎样的食品呀!
从电视媒体中,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国家为严堵口蹄疫入境,不仅要销毁来自口蹄疫情国家的动物标本、食品,甚至从那里入境者的鞋子都要一律消毒。
人们终于看到了一次现实而激烈的因果对应。消费者吃到了含瘦肉精的瘦猪肉,却患上了心悸、心动过速、肌肉震颤;吃了患上疯牛病的牛肉,会得上致命的新型克雅氏症。而且,今天全球对疯牛病、口蹄疫的抵制,也导致生产者、经营者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予以销毁,其间的损失又岂是短时间可以弥补?
为什么人类会陷入这场恶性循环的漩涡?
按照经济学的观点,生产经营者一旦参与到市场化过程,其目的必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,为了这种最大化,他要提高产量,提高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评价,以期增强产品的竞争力。因此,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才对生产销售起着真正的决定作用。然而,人们选择购买西红柿的心理却有两种,一种是为满足浅层需求,即价格和色泽,另一种则为满足深层需求,即健康。由于目前蔬菜的市场定价并未强化深层需求,于是,农药和催红剂便成了迅速催产的小投入,虽然这是以健康为代价的,但因市场缺少监督检测机构和手段,以及必要的价格杠杆,因此,这种恶性循环虽然不期,但终于来到。